书名:《13+1体系:打造持续健康的组织》

读书第8天,页码:P1-P23

摘录:

考虑企业问题的第一顺序不应该是先考虑人。正确的顺序应该是战略>组织>人。也就是说,考虑人的问题之前,先考虑组织的问题。考虑组织的问题之前,先考虑战略的问题。再喜欢的人,在组织里不合适,那就不合适;再不喜欢的人,在组织里最合适,那就最合适。

……在管理上,我们其实也有两只手,也要使用好两只手:一手抓事,一手抓人。这两只手是相互关联的,一方面我们是通过人去做事,另一方面我们是通过做事去判断人。我们不能只会抓事,不会抓人;或者只会抓人,不会抓事。

“精神层面”决定了企业的高度,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做多大、能走多远、能活多久。

感悟:

这是一本我看了会感觉热血澎湃的书。CEO和TOP10打包的概念很重要。中小企业的生命力和文化都是来自于CEO和TOP10。很多时候我是看人而不看组织需要的,从战略到组织再到人的顺序,刷新了我的理念,以后我看人会以”合适“为准,而不是是否让我”舒适“为准。

管理上的两只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讲”抓人“,就像华为的”赛马不相马“,我们那只”抓事“的手最终还是为了”赛出千里马“。

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看起来是很虚的东西,但正是这些东西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和高度。企业的精神层面,就像企业的呼吸一样重要,人活一口气,企业活的也是这口气。

读书第9天,页码:P24-P39

摘录:

“为人民服务,还是为人民币服务”

使命是说明公司“是干什么的,以及为什么要干”。我们要干的这件事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、很有价值的事,是值得我们花10年、20年,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完成。

使命要能让员工、供应商和客户搞懂,能让他们眼睛里有光。

使命是用来招人的,招那些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。

感悟:

企业的使命犹如人的志向,当存高远。在解决了生活问题后,人们往往想取得精神层面的满足,这就是要靠使命感来支撑。使命一定不是“为人民币服务”,使命是没有人民币依然会服务。我喜欢眼里有光的自己,也喜欢眼里有光的大家。在我这个年纪,如果是“为人民币服务”,那么去到哪里上班都差不多,我想找一个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地方。也很喜欢把top10打包的说法,眼里有光的top10,是可以燎原、是可以点燃这片热情的沙漠的。你好,我们是科祺,我们要做世界一流的喷胶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。

读书第10天,页码:P40-P52

摘录:

一个过一天是一天的公司,和一个要活102年的公司的打法当然是很不一样的。

愿景是对未来的风险和机遇的主动判断,能为公司在竞争中带来先机。

使命和愿景决定了公司的高度。

愿景管理是形成公司合力的第二个机会。

感悟:

愿景是使命的里程碑,越具象越好。志同道合的人往往会被同一个愿景吸引,形成合力,只看目标,勇往直前。

读书第11天,页码:P53-P68

摘录:

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价值观的一致是我们共事的基础。反过来,价值观冲突的鸿沟是难以逾越的。如果是那样,尽快好聚好散,相互都别耽误。

对错最后会由市场和时间来证明。

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信任,最脆弱的也是信任。

工作是一阵子,生活才是一辈子。工作属于你,而你属于生活,属于家人。

感悟:

我们可以在中基层用不喜欢但合适的人,但高层一定要是价值观相同,起码是相似的人。因为价值观的冲突是难以逾越的。好聚好散,比凑合更有价值。书里举到谢家华的例子,但是,因为我也做成品鞋,我知道谢家华在2020年11月死于一场火灾,也被认为是自杀的。相比之下,我还是更认可任正非的说法——“中基层干部可以在业余时间学点哲学,高级干部可以适当学点历史。”人首先要解决自己的问题,再去谈企业的问题。

读书第12天,页码:P69-P82

摘录:

使命和愿景是屋顶,决定了我们公司的高度,而价值观是我们的地基,决定我们是否经得起风吹雨打,能走多远。

麦当劳成功的秘诀是QSC+V(适用于任何餐饮企业)。

用微笑、礼貌、热情和速度让客人觉得受尊重。

战略一定不是讨论出来的,但是没有讨论的战略都是胡扯。

感悟:

使命和愿景决定企业的高度,价值观决定企业的生命力。这两项是长期不变的。战略是赢的方法,需要CEO要365天不间断思考。Top10在平时要关心和收集行业环境、客户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,培养对未来趋势、风险机会的预判能力。我们要有基于企业现状做取舍的胆识和能力。做企业,拼的是综合能力,德智体美劳,一样都不能太差。综合能力最终要体现到战略上,可以说战略是一切聪明才智的载体。

读书第13天,页码:P83-P92

摘录:

三年规划是公司前进路上的远光灯。

战略真的想清楚了,才能做得出三年规划;三年规划想清楚了,才能做得出一年1~3件事;这两个都想清楚了,后面才能把组织保障和执行力方面的事做好。

对三年规划的另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“三块肉”:“吃一块、夹一块、看一块。”“吃一块”指要做好今年该做的事;“夹一块”指同时把明年要做的事准备起来;“看一块”指还要盘算和准备后年的事。

感悟:

其实三年规划也就好比同时需要完成的三个目标——1个是今年要达到的,1个是要给明年准备好的,1个是后年计划做的。当企业还活着,并且有点余粮的时候,是肯定可以同时完成三个目标的。就像华为说的“耗散”,我们在现金流还过得去的时候,就要想着为明年准备啥,给后年计划点啥,把钱花掉一些,换成人员素质的提升、组织能力的提升。

读书第14天,页码:P93-P107

摘录:

公司每一年,有能力的只提1件事,没能力的提2件事,最多只可以提3件事!

目标太多,总觉得3个不够。这是因为还是没有聚焦,没有找到改变格局的突破口。

“一年1~3件事”和“三年规划”都是在考验CEO排序和抓重点的能力。

感悟:

一年聚焦一件事,太多了就无法足够聚焦,往往会一场空。CEO主要做排序的工作,top10主要根据排好的顺序去聚焦。主席说过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。有限资源下,做不好排序,就无法聚焦,当然也无法突破。

读书第15天,页码:P108-P121

摘录:

没有完美的制度,没有完美的人。

架构就是CEO根据自己对Top10成员的了解和判断,确定他们的分工和责任。

架构相当于组织的房梁(承重墙),决定了公司的走向、布局,比如是重视前台还是后台,是重产品研发还是销售,是集权还是分权,是大总部还是小总部,等等。

战略决定组织,组织决定人。战略想明白了,才知道如何搭组织;组织想明白了,才知道如何去用人。

屁股决定脑袋。往往人的位置在哪儿,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就在哪儿。

管理更像是一门手艺活儿。就像学做陶艺,要想提高,就得多做,越做越有手感。

事实是,一个公司只有经过不断的折腾,组织的灵活性才会越来越好。

老人做新事,新人做老事。

感悟:

战略-组织-人。架构是组织保障的第一步。“屁股决定脑袋”,架构决定立场。CEO要从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,专心搞人,给TOP10派活儿。TOP10也要清楚自己的长处,要经常提醒自己、利用团队弥补自己的缺陷,做到扬长避短,同时,积极学习,快速上手,做到“短”的地方不太“短”。

改革一定会有阵痛,就好像生孩子,我们要认识这个客观规律,不要怕不要悔。我们做事一定要“老人做新事,新人做老事”,不能以为老人不行,就直接“新人做新事”了,这样新人水土不服,大概率会变成“离人”。对老人要像士兵突击里讲的一样——“不抛弃,不放弃”。只要精神层面没有偏差,那么,我们完全可以打造一个“新老兼顾、一脉相承”的完美的team。

读书第16天,页码:P122-P135

摘录:

每个KPI都应该有战略意图,要么瞄准三年规划,要么瞄准一年1~3件事;每个KPI也要有含金量。

感悟:

一年聚焦1~3件事,集中资源解决问题。TOP10的KPI一定要公开,这样TOP10成员之间才能互相支持、监督和补位。

读书第17天,页码:P136-P144

摘录:

做计划的过程,也是检验执行思路的过程。在做计划的过程中尽早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靠谱的计划,是靠谱的执行力的前提。

有计划,不代表不可以改变;但没有计划,就是灾难。

在做计划的过程中寻找所有可能实现业务增长的机会,将活力、乐趣等要素注入计划当中。

感悟:

凡事预则立,做计划相当于做一次沙盘演练。top10要特别注意和top100的一起沟通讨论,同时明确所需资源和top100的kpi。如果说执行时在战争中学会战争,那么做计划的推演就是在演习中学会战争,都是练兵的好机会。

读书第18天,页码:P145-P162

摘录:

我认为看人和看住人,在于四个方面:心、脑、手、钱包。

……这个人的利益、需求是什么,如何让他的利益和公司结合起来。

激励(钱包),就是通过我们有效地管理各种激励资源,让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,去实现我们公司的使命、愿景、价值
观、三年规划和一年1~3件事,这是我们组织保障里必不可少的工作。

“钱包”是对员工最直接、最实在的认可。

一般来说一分钱一分货。你给什么样的待遇,长期来看就能请到什么样的人。

没有绝对的公平,只有相对的公平。

感悟:

要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、行为习惯、历史业绩、利益需求这四个方面出发,设计激励方案,让他的利益和公司结合起来。一分钱一分货,什么工资就能请到什么样的人。待遇要给市场上的中上等(即超过75%的同行)。公司只聘用符合公司价值观的高层。

读书第19天,页码:P163-P179

摘录:

我的一个福建做工程的客户,他们人力资源总监花了半年时间,喝茶聊天,终于挖到一个满意的总工。入职第一天见了面之后,这个
人力资源总监就出差了,一个月后他回来时,这个新来的总工也辞职了。

两次会议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,说明你公司做事的节奏越快,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。

必须要有连续性。……没有了连续性,也就没有责任感和紧迫感。

工作伙伴之间如果没有了坦诚的沟通,很多工作都会大打折扣,也将失去竞争力和人才。

感悟:

新同事必须进行高频次的沟通,以保证其快速融入、快速开展工作。解决问题的会议的频次必须高一些,最长也要2周一次,而且要有连续性。伙伴们要建立工作之外的关系,提倡并施行坦诚沟通,直接点名道姓,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不要某某。会上拍桌子打架,会后勾肩搭背喝酒。

读书第20天,页码:P180-P191

摘录:

考核就是要把人和事结合起来,就像太极里面的阴和阳,我中有你,你中有我,是分不开的。

我们为过程鼓掌,我们为结果买单。

我们要让员工知道,你工作辛苦了,我们可以拍拍你的肩,给你加加油打打气,但最后做不出成绩,就没有蛋糕可以分配。

考核给我们机会,让我们和员工坐下来,以他为中心,坦诚地讨论他的表现、位置和下一步的提升空间,促进他和公司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。

做好过程管理,才有好的结果管理。

要做,就做人肉360度。即作为上级,你如果想了解他人对某个员工的评价,你自己四处走一走、问一问,也可以通过打电话、发邮件等方式询问。最后自己再做判断,而不是去依赖一套科学的、抽象的题目或抽象的图表。

感悟:

考核表面上是考事,实际上就是考人,因为事情是人做的。企业里不存在苦劳,或者说苦劳可以得到口头安慰,但只有功劳才可以分到蛋糕。如果苦劳也有蛋糕分了,企业就乱套了。考核的目的是“巩固对的、纠正错的”,支持员工更好地进步,而不是简单批评或者表扬。对员工的了解,要多走多看都接触,从他的工作关系中收集信息,自己再做判断,然后决定如何支持他的成长。

读书第21天,页码:P192-P210

摘录:

我们管理水平的好坏,将决定员工的敬业度。

员工的敬业度决定了客户的忠诚度。忠诚度比满意度要求更高,因为客户和你的公司、你的品牌有了感情。

作为CEO和Top10,这方面你们有一个清楚的账吗?你公司总人数×20%得到的数,代表着你最有竞争力的员工人数。他们在哪里?都有
谁?他们的工作状态怎么样?过去一年离职的人里面,他们走了多少?

基本信息:简历、绩效、八卦。

每个人能开开心心做自己擅长的事,各尽所能,已经很了不起啦!

个人发展计划是个人的事。就像每个小孩一样,如果是他自己想要的,那他自己会操心、会努力,就怕是家长要的,而他不想要。公司只是提供公平的环境和机会,但我们可以了解他的想法和打算。公司要抓的是组织发展计划,即为了战略,组织要怎样设计?还缺什么人;谁来做;要不要试一试这个人,以及我们怎么带大家去开开眼,等等。

“加入公司,离开经理。”

感悟:

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,人才盘点是企业的基石中的基石。人才盘点的前提是把员工分成271;那个1也未必是最差的,换个位置,说不定变成2了。但更多的是尊重个人的选择,匹配才是最有价值的。搞定员工,就搞定了客户。我们讲”以客户为中心“,落实到日常管理,就是”以员工为中心“。因为公司而加入,因为经理而离开,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了,我们一定要马上改变,不管内心能否接受,先改了再说。人太贵了、时间太贵了。

读书第22天,页码:P211-P222

摘录:

我们需要通过一次次的互动,通过对他人的积极正面的影响,来完成组织的目标和任务。

“问题出在前三排,根源全在主席台。”

在公司的变革和前进道路上,CEO和Top10要么是推手,要么是瓶颈。

领导力就是要有结果。

感悟:

领导力是指靠通过影响他人完成组织目标,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。CEO和TOP10对公司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,要么是主力、要么就是助力。盯住CEO和top10,就是盯住了公司的现在和未来。

读书第23天,页码:P223-P240

摘录:

不可能春天忘了播种,等到明天要秋收了,今晚加个班就能一蹴而就的。

各位学会了这“13+1”招,有了这四层功夫,经过每年、每季、每月、每周,周而复始地打磨,打造出自己的感觉和特色来,然
后不断充实和完善,你的公司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你行业里那个Top20,Top10,甚至Top5!

管理是永远的蓝海。

感悟:

管理是可以按部就班练习的,是可以套路化的,我们不需要盲目摸索。时刻想着13+1,年季月周,反复打磨,找到规律,有节奏地齐步向前,就可以持续多打粮食。一起努力,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!!!